样例的设计是样例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而大部分信息的加工都需要认知资源,产生认知负荷。所谓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指某种学习材料在心理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如果加工某个样例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资源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cognitive overload),从而影响样例学习的效果。
不同类型材料的加工所需要的认知负荷是不同的。Sweller(1994)认为所有学习材料都处在一个连续体上。在连续体的一个极端上,学习材料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独立,没有任何联系;在另一个极端上,学习材料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密切相连。前者被称为“低成分互动材料”(10w element interactivity material),后者被称为“高成分互动材料”(high element interactivity material)引。由于两种材料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不同,因此,学生对它们的加工方式和加工它们所需要的认知负荷也不同。低成分互动材料包括学习一系列名称,例如人名、外语词汇或者化学符号等。由于这种材料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独立,一个成分的学习受其它成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学生可以采用继时性加工方式学习这种材料的每个成分,即一个成分学会之后再学习另一个成分。例如,各种金属物质化学符号的学习,学生可以分别学习每种金属的化学符号,在学习铁的化学符号Fe时,他们不需要同时学习和了解铜的化学符号Cu或其它金属物质的化学符号。由于学生可以采用继时性加工方式学习低成分互动材料,因此,这种材料的学习不会产生高认知负荷,同时也不会降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理解指的是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加工材料的所有成分以及成分关系的能力。由于低成分互动材料包含的成分较多,因此,学生要想学会和掌握这类材料的所有成分的难度也很大,但这种学习难度与认知负荷无关。